許 曠
“這幅照片就是當時習近平總書記在這個會議室的場景,氣氛很融洽,習總書記笑得很開心?!?1月7日,在鄂州市峒山社區黨員干部教育基地,講解員陳琳指著墻上一張照片說。
現場聽講解的省政協辦公廳人事處全體黨員邊聽邊看,不時有黨員詢問峒山村現在的發展情況。
該基地自2016年4月揭牌以來,已有900余批次31000余名黨員干部和群眾前來參觀學習。
生態農業引來源頭活水
2008年,峒山村村兩委決定改變村集體經濟薄弱的狀況。他們經過調查研究,召開黨員大會,確定了發展生態農業的路子。村里成立峒山農業發展有限公司,實行村黨總支、村委會、農業發展公司“三管合一”的管理模式,通過反包、入股、分紅、出讓、對換等形式,流轉土地4890畝。
村民一開始并不接受土地流轉,在他們心里,土地就是命根子。時任峒山村黨總支書記陳又勝經常上門給村民做思想工作,并號召村里的黨員干部帶頭。
陳又勝多次登門拜訪“漢南西瓜大王”陳登寶,說服他技術入股與峒山合作,建起120畝西甜瓜大棚基地,當年實現純收入80萬元。
2013年,峒山村依靠村級自身積累再投入,建成葡萄園基地。
看到成效后,村民們轉變態度,紛紛將自家土地流轉出來,有村民學到技術后,甚至反租土地自己來種植葡萄、西瓜和苗木等。
以產業為支撐,讓峒山村民增收致富有了源頭活水。村民既能參與土地收益分紅,又實現家門口就業。
近年來,全村打造休閑、觀光、采摘、垂釣、科普等體驗農業,吸引了大批游客,帶動安置村民就業500余人,人均純收入突破1.8萬元,19戶46人脫貧。
民生工程提升幸福指數
村集體經濟的發展,改變了村容村貌。
近年來,峒山村把有限的資金花在刀刃上,通村通組公路硬化,路燈、供排水、公共廁所等公共設施完善,環村、沿路、沿河綠化帶建設,件件都是提高村民幸福指數的民生工程。
村里號召村民一起開展環境大清掃活動,指定衛生負責人定期清理垃圾,解決了村內生活垃圾臭味熏天、房前屋后亂堆亂放的問題。
村里還建起300多口沼氣池,引入以農業廢棄物為生產原料的生態企業,村民不再就地焚燒秸稈。
2017年夏天,峒山村啟動“廁所革命”,采取獎補方式發動村民改廁入室。同時,鋪管網、建污水處理末端,做到污水全收集、全處理。
目前全村共有5個污水處理站,一個站一天可處理污水15噸。村里的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全覆蓋等工作也在推進中。
去年9月,峒山村被列為全國首批鄉村環境綜合治理示范村,是湖北省唯一入選的示范村。
整齊的路燈、寬敞的廣場,映襯著四周古樸的房屋。閑暇之際,峒山社區的居民們聚在一起下棋、健身、聊天,享受著新社區帶來的生活樂趣。
“現在的峒山,干凈整潔,綠化率高,水電方便,社區還有銀行自動存取款機,老百姓生活便捷,幸福感不斷提升?!贬忌酱妩h總支書記陳建軍說。
?。▉碓矗汉比請螅?/p>
Copyright @2014-2021 www.csstea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中共湖北省委黨史研究室版權所有,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
技術支持:荊楚網 鄂ICP備18025488號-1
微信公眾號
手機版